8月6日,中國農學會組織專家在成都對四川省畜科院主持完成的“飼用有機微量元素產品創新研制與應用”成果了進行評價。
評價會組長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研究員擔任,副組長為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中國工程院院士夏咸柱研究員和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所長王加啟研究員。評價會委員有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譙仕彥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科研院常務副院長段留生教授、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院長劉作華研究員、廣東省農科院動物科學研究所所長舒鼎銘研究員、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單安山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昝林森教授和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朱慶教授。
應邀出席評價會的主管部門領導有省農業廳楊朝波副廳長、省農業廳科教處陳開勇處長、副處級調研員蔣敏。項目完成單位出席的領導包括:四川省畜科院院長蔣小松研究員、副院長何志平研究員、副院長付茂忠研究員和科技處張金靈處長以及四川省畜科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鄺聲耀研究員。
評價專家組在聽取了項目組代表四川省畜科院動物營養研究所所長唐凌研究員的匯報,審閱了相關資料,經質詢和討論后,一致認為:該成果整體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開發的有機鋅產品-飼料添加劑乳酸鋅,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建議進一步加強飼用有機微量元素作用機制的研究以及加大有機微量元素產品在行業的推廣應用。
項目針對我國畜禽養殖中對有機微量元素應用的迫切需求,以及質量不穩定、標準不完善和應用技術缺乏等問題,對飼料用鋅、鐵、鉻等有機微量元素產品生產、質量控制和營養調控配套應用等進行了系統研究。通過12年研究,取得了如下創新性成果:(1)創制了飼用乳酸鋅新產品,獲得國家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新產品證書、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證書,建立了提高母液循環效率、添加表面活性物質等為關鍵技術的生產工藝,乳酸鋅純度達98%以上,產品得率達到97.3%,比項目實施前提高了5.6%,為畜禽養殖提供了一種安全環保的有機鋅源。(2)建立了以乙醇作為反應介質的“非水體系直接反應法”煙酸鉻合成工藝,產品中六價鉻含量降低到0.2%以下。創新了硫酸亞鐵循環板框預處理技術,改進富馬酸亞鐵生產工藝,產品純度達到94%以上,砷、鉛等有毒有害物質含量顯著降低,遠低于國家標準限定值。(3)研制成了飼用乳酸鋅、煙酸鉻、富馬酸亞鐵的質量標準,首次在乳酸鋅產品標準中引入乳酸根離子作為質量控制指標,在煙酸鉻產品標準中引入六價鉻(Cr6+)控制指標,制訂的《飼料添加劑 乳酸鋅》(GB/T 23735-2009)已作為國家標準發布,保障了產品質量及安全性,有利于行業監管。(4)研發有機微量元素復合預混合飼料系列產品20個,研究形成了豬、雞、兔等主要畜禽的系列配套應用技術,制定了相應的技術應用指南。
項目授權國家專利17項,發表論文30篇。制定國家標準1項、經省級技術監督部門備案的企業標準3項。成果在國內16個省、市的飼料和養殖企業應用,并推廣到臺灣、越南等海外地區,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對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做出了重要貢獻。